前段时间央视3·15晚会,一个小盒子,一个商场,一年过亿的用户数据。 这就是“探针”:通过手机广播其MAC地址,收集并和数据库比对来获取用户手机号,综合大数据得到用户画像。 手机在开启WLAN时,会主动广播其MAC地址,从而和每个SSID背后的路由进行联系和互通身份,但是“探针”可以收集这些MAC地址,而且可以得到一些附加数据,如某些情况下手机的机型(更多的是App泄露)和离收集设备的大概位置,它主要用途其实是定位。 收集到了MAC地址,接下来就是比对了,从各路App开发商买来手机号和IMEI、MAC地址的对应数据库(用户给了它权限,而且前二者实际上可以通过很多渠道置换,无需授权)。 于是它就知道你的手机号,跟用户数据库一比对(其实简单的推销这时候直接让机器打电话即可),客户的大概画像就出来了。 很可怕吗? 央视在这个环节是有所夸大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危害就小,或是你能防得住。 手机有没有办法防着呢? 当然是有了。 Android O(P)开始,Google在开发者选项里加入了 “连接时随机选择MAC地址” 的选项,这样就可以避免一部分危险,但是很可惜的是,目前除了原生和类原生UI,大部分厂商都阉割了它。央视直播中的EMUI 8和MIUI 9就是中招范例。 当然你还是要启动它的(前提是你要先有这个功能)! Android Q Beta开始,Google在WLAN的单独设置中提供了连接时是否选择随机MAC的选项,同样也需要手动开启。 iOS这边,情况没有很大缓解,但是相比五年前没有很大缓解。 从iOS 8开始,苹果提供了随机MAC地址功能,但它的触发条件苛刻,你要锁定屏幕,还要关掉定位服务,还要关闭移动数据,你才能用到随机MAC功能。它还要求当时两代iPhone才能使用这个功能。 好在四年前苹果做了小修改,iOS 9开始,这个功能开始逐步补齐,先是支持了WLAN闲置时全时开启随机MAC地址,而且支持了iPhone 5之后的所有iPhone和iPad。 iOS 10开始,对所有设备都做了全时随机MAC地址,无论是否连接。之后的iOS又分别做了一些改进。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再次看到了苹果对于用户隐私的高瞻远瞩。苹果还自动随机生成IMEI等识别码,阻止使用IMEI用来追踪。 那么解决方法就很简单了: 使用有原生安卓系统的机器,而且得是O以上或者Q Beta,开发者设置里需要有随机MAC地址的选项(索尼、诺基亚没有)。 或使用iPhone 5以上,iOS 10以上的iPhone来彻底杜绝隐患,当然更高的iOS版本还有更多的防追踪功能,如随机IMEI等识别码、禁止网页读取全部用户数据的功能。 因为iOS根本不让App读取IMEI等识别码和电话号码,这样更难寻获到用户隐私了。 国产手机用户大多都得等更新,目前看了一圈,EMUI、Flyme和MIUI无一没被阉割,而且这跟伪基站是两码事! 已知有“连接时随机选择MAC地址”功能的国产UI有一加H2OS的部分测试版、vivo部署了Android P的版本和MIUI 10内核为Android P的开发版本。 已故的Windows 10 Mobile会有类似的功能,但可惜的是连接时无法启用。 用iPhone为什么还会中呢? 因为难免的泄露个人隐私行为,谁也拦不住。下次还是看看隐私条款再说吧。当然了,如果之前使用Android手机且被收集的话,只有换号了。 当然,确保自己连接的Wi-Fi安全是必要的。“探针”虽然在探测着我们的隐私。但家中的路由器不具备安全风险!不要草木皆兵!
www.zhongshang114.cn 中商壹壹肆河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东路118号东方新世界中心6009室 平台服务电话:4006299930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40433 冀ICP备18021699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3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