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与施工目标
沉管法适用于跨江河、湖泊等水体的自来水管道安装,其核心是通过预制管段沉放形成水下通道。施工目标包括:
1. 确保管道密封性,防止自来水泄漏。
2. 保障管道稳定性,抵抗水流冲刷、地质沉降等外力。
3. 满足长期运行要求,兼顾施工效率与经济性。
二、施工流程与关键技术
1. 前期准备与勘察
● 水文地质调查:测定水深、流速、河床地质(承载力、淤泥厚度)、潮汐规律等。
● 方案设计:确定管段长度、材质(钢管/钢筋混凝土)、防腐措施、沉放路径。
● 基槽开挖:使用挖泥船或盾构机在河床预设位置开挖基槽,宽度比管段宽1-2米,深度考虑冲刷余量。
2. 管段预制与运输
● 预制要求:
○ 钢管道需焊接或法兰连接,内壁防腐涂层(如环氧涂层)。
○ 钢筋混凝土管段需浇筑高强度混凝土,两端设临时封墙(钢封板+止水橡胶)。
● 运输与浮运:
○ 管段通过驳船运输至施工水域,利用浮筒或气囊使其浮于水面,精确定位。
3. 管段沉放与安装
● 定位与下沉:
○ 使用GPS或水下声呐定位系统,将管段缓慢下沉至基槽上方。
○ 向管段内加载压载水(或混凝土块),逐步下沉至设计标高,控制下沉速度≤0.5m/min。
● 管段连接:
○ 水力压接法:利用水压将相邻管段端部的橡胶止水带压缩,形成密封。
○ 机械连接:对钢管道采用水下焊接或法兰螺栓连接,需潜水员辅助或ROV操作。
● 基础处理:
○ 管段沉放后,基槽空隙采用碎石回填或压浆填充(水泥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增强稳定性。
4. 密封与防护
● 封墙拆除:沉放完成后,潜水员水下切割临时封墙,连通各管段内腔。
● 外部防护:
○ 顶部覆盖块石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0mm,防止锚害。
○ 关键部位安装牺牲阳极或涂层防腐,延长使用寿命。
5. 质量检测与验收
● 密封性测试:通过注水加压检测管道接口及封墙密封性。
● 结构检测:使用CCTV机器人或潜水员检查管道外部损伤、基础密实度。
● 功能测试:通水试运行,监测流量、压力及沉降数据。
三、关键技术要点与难点
1. 精准定位与下沉控制
○ 受水流、潮汐影响,需实时调整压载加载量,避免管段偏移或倾斜。
○ 深水沉放可采用多点锚定系统辅助定位。
2. 水下连接密封性
○ 钢筋混凝土管段采用“GINA止水带+OMEGA止水带”双密封结构,确保万无一失。
○ 钢管道焊接需符合AWS D3.6M水下焊接规范,潜水员操作或干式舱焊接。
3. 基础处理与抗冲刷
○ 淤泥层较厚时,需进行地基加固(如振动压实、碎石桩)。
○ 河床冲刷区域,顶部覆盖层需增加抗冲刷材料(如连锁块或生态袋)。
4. 应急预案
○ 配备备用压载系统、快速止水装置,应对管段漏水或突发沉降。
○ 深水作业需潜水钟或饱和潜水系统支持。
四、安全与环保措施
1. 施工安全
○ 潜水员持CMAS/PADI专业资质,作业前减压病预防培训。
○ 施工区域临时封闭,设置警示标志与警戒船。
○ 高压设备、焊接设备专人操作,防止触电或火灾。
2. 环保措施
○ 施工废水(如压载水排放)需处理达标后排放。
○ 避免在鱼类繁殖期作业,减少生态影响。
五、总结
沉管自来水管道安装需结合精准施工、密封技术、基础加固及严格安全环保措施。建议根据具体水文地质条件优化施工方案,并选用耐腐蚀材料(如PE管或涂层钢管),确保管道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