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活性炭是通过碳化→冷却→活化→洗涤等一系列工艺开发而成。其外观一般为黑色圆柱状活性炭、无定形煤粒状活性炭,又称碎炭。煤质活性炭也可以与粉状活性炭和粘合剂一起挤出。具有孔隙结构发达、吸附性能好、机械强度高、易重复再生、成本低等特点;用于有毒气体净化、废气处理、工业和生活用水净化、溶剂回收等。
煤质活性炭具有强度高、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特别是微孔体积大等独特优势。煤质活性炭对水中的各种有机物、游离氯和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城市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优良吸附剂,用于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有毒气体。
煤质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是一种优良的广谱碳质吸附材料。煤质活性炭按外观不同主要可分为煤基颗粒活性炭和煤基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又分为煤基成型炭和原煤破碎活性炭两大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净水、空气净化、脱色、溶剂回收、注射、保护等多种活性炭。由于煤质活性炭耐酸、耐碱、耐热,颗粒状活性炭吸附饱和后易再生,是现代社会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不可缺少的碳质吸附材料。
煤质活性炭对水中溶质分子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离子引力、范德华力、化学混合力等多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吸附的双速率扩散理论,认为吸附是一个由快速扩散和慢扩散两个阶段组成的双速率过程。快速扩散是溶质分子在碳颗粒内沿径向均匀分布的小阻力大孔隙中扩散的过程。这些大孔产生径向扩散阻力。当分子进一步从大孔扩散到与大孔相通的微孔中时,由于狭窄的孔径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所以速度非常慢。微孔也均匀分布在碳颗粒中,但不构成径向扩散阻力。
影响煤质活性炭吸附的因素涉及溶质分子的极性、分子量和空间结构,这取决于水质的特点。煤质活性炭对不同物质分子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